全民营养周“两杯奶”引热议 专家表示或将推动豆奶产业发展

5月18日,多位专家在“全民营养周.豆奶营养普及”大会上呼吁,应通过科普“每天两杯奶,豆奶加牛奶,健康双蛋白”的健康膳食理念,促进大众养成均衡摄入动、植物白蛋营养的习惯。与此同时,百位营养师也就此发起倡议。据悉,通过系列活动实现从专业到大众的豆奶营养知识普及,从而全面提升家庭健康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家食品巨头推动下,豆奶产品已成为我国植物基营养饮品中重要的细分品类,但仍面临着普及难题。面对行业发展,巨头纷纷加大布局力度,达利豆本豆也正在通过科普等方式,建立大众的豆奶消费意识。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发政看来,科学与营养的基础研究是我国豆奶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科技影响下,豆奶产业将更好地满足国民营养均衡需求。而面向大众普及豆奶营养,不仅可以科学地传播豆奶营养知识,提高消费认知,还可促进豆奶产业升级。

加大豆奶普及力度 “双蛋白战略”亟待落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的增大,膳食结构单一、重油盐、蛋白摄入较少,渐渐成为了中国居民新的“健康问题”,大众普遍面临着膳食营养不均衡的问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杜荷在全民营养周豆奶营养普及大会上指出,目前消费者在肉类、动物油脂类食物方面的消费占比较高,植物性食物摄入相对不足。

尤为重要的是,豆制品作为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及膳食组成的必需品,近年来消费却日渐低迷。据中国科协科普中国专家、全民营养周办公室主任、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姚魁介绍:“我国大豆及其制品摄入量在2000年以后消费量呈下降趋势。调查显示,成年居民大豆及其制品摄入量已从2000年的14.5克/天,下降到2018年的12.8克/天。有近40%的居民在3日内无大豆及其制品消费记录。”

事实上,为平衡大众动、植物蛋白营养摄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在政策端,我国已围绕“双蛋白战略”出台多项文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均提出,要强化双蛋白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力度。

目前,作为优质植物蛋白品类的豆奶,因具有来源充足、营养全面、饮用便捷等优势,愈发受到专家及营养师的重视。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石,而健康生活,离不开植物蛋白的参与。双蛋白里的动植物蛋白互补,是补充蛋白质的最佳配比。以豆奶为代表的植物蛋白,具有高蛋白、高营养、高安全等优势,符合消费者对健康、绿色、营养的追求。

不容忽视的是,相较牛奶或豆浆,大众对豆奶的认识尚不全面,亟待专业性科普。针对豆奶的优势及适宜人群,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委陈伟介绍道:“比起豆浆,豆奶具有营养更高、营养更好吸收、口感更好的特点。与此同时,全国或有约1.9亿人存在乳糖不耐受,因此无法正常饮用含乳糖牛奶,而豆奶则规避了乳糖不耐受的问题,适合各类人群饮用。”

在业内看来,通过类似于全民营养周豆奶营养普及大会的科普方式,不仅提高了大众对双蛋白营养的认知,为豆奶品类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推动了国民健康认识,或有助于“双蛋白战略”加速实现。

龙头企业创新提速 倒逼豆奶行业转型升级

在“双蛋白战略”推动下,我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迎来市场爆发期。其中,以豆奶为代表的植物蛋白品类愈发受到食品企业重视,达利、维维、维他、伊利等多家食品巨头纷纷杀入豆奶市场。

达利食品集团饮料研发负责人孟海鹏指出:“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植物力量的加入。市场需要无添加、纯天然、绿色健康、低脂低糖的食品,无添加的纯豆奶符合这些特点。”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豆奶的健康需求,2022年,达利集团“豆本豆”豆奶品牌开始进入植物有机高端市场,推出有机全豆奶、有机纯豆奶、有机黑豆奶、有机豆奶等“植物有机”系列。

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植物蛋白饮料的发展,不能仅限于围绕原材料,而是开发更广的场景。而达利此次在豆奶产品上的创新,将推动行业升级。

丁钢强表示,食品企业肩负着提升全面健康水平的历史使命,以高品质产品作为载体,除了可以倡导全民营养均衡饮食习惯,还可以引导豆奶产业转型升级。以达利豆本豆为例,其通过产品,倡导健康饮食习惯,不仅推动了豆奶营养普及和传播,提升消费者对豆奶营养的感知度,强化豆奶健康消费认知,还培养了国民更健康的方式,促进创造更有质量的生活。

杜荷同样认为,近年来豆奶市场发展迅速,品牌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从大豆种植到产品加工精益求精,不断升级豆奶品质,消费市场上的优质豆奶产品日渐丰富。比如达利豆本豆近日推出的植物有机豆奶,从源头到加工全程有机,无论是营养成分还是饮用口感,都较为出色。头部企业对豆奶产业发展的引导,对产品营养和品质的坚守,将进一步推动国民营养均衡计划的实践和落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