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诺达、广州塔扎堆上市背后:客流下降、亏损负债需融资回血

原标题:呀诺达、广州塔扎堆上市 IPO能救旅企吗

北京商报记者关子辰杨卉

疫情发生以来,不少未能扛过寒冬的“老字号”旅企、景区接连宣布破产。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努力自救的企业盯上资本市场。1月25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已有近10家景区或旅企尝试叩开上市大门。除了陕西旅游、青都旅游等老牌旅游企业,此次谋划上市的企业中还不乏著名景区的身影,如以“小蛮腰”观光塔被人熟知的广州塔等。此外,一些景区上市还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贵州省相关部门就表示,拟推动一批旅游优强企业上市融资。然而,“弄潮儿”并不好当,旅企上市一向道阻且长,就算成功也只是自救的第一步,如何加速转型、寻找新的盈利点才是扛过寒冬的关键。

密集冲刺IPO

北京商报记者整理发现,从去年底至今,就有包括南方文旅、华强方特、陕西旅游、青都旅游、鄂旅股份、广州塔、呀诺达等旅游企业在筹谋上市计划。

具体来看,根据广东证监局网站消息,广州塔旅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塔”)于近日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相关材料于1月14日在广东证监局受理并备案。广州塔又被称为“小蛮腰”,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作为广州较早成功“上岸”的旅游企业,该公司于2017年2月挂牌新三板。而此次受理备案则意味着该企业正式从新三板转战A股。

其实,转战A股的不只“小蛮腰”一家旅企。去年底,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强方特”)发布公告称,已向证监会深圳监管局报送了上市辅导备案材料,在冲刺IPO的路上,华强方特已是“三进宫”。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上市“热潮”中,一些网红项目也出现在其中。2020年底,浙江证监局网站公示了浙江南方文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文旅”)接受上市辅导的备案文件。公开信息显示,南方文旅主营业务为游乐设备设计制造、游乐园区设计等。不过,“炒红”南方文旅的不是迪士尼、欢乐谷等合作商,而是频频现身媒体平台的“飞天之吻”产品。猎奇的造型让这一设备快速走红,相关视频在抖音等平台斩获了几亿播放量。

此外,一批地方旅游企业也将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冲刺上市路。其中,贵州拟制订推动旅游企业上市工作计划,由上市领导小组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推动该省旅游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上市“零”突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旅企扎堆IPO也与近期注册制度有关。“申请门槛的调整,让IPO渠道相对以前更为通畅,也是大量企业扎堆进入的原因。”

资金困局

实际上,大部分冲刺上市的旅企2020年业绩均不甚乐观。亏损、客流下降、负债让这些企业迫切需要融资“回血”。

以广州塔为例,根据该公司2020年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广州塔共接待登塔游客25万人次,同比减少85万人次,降幅为77%;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同比下降67.57%;亏损达6454万元。

业绩不佳的旅企也不在少数。2020年上半年,陕西旅游亏损超3000万元,同比下滑151.25%;鄂旅股份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骤降至2830.66万元,仅实现净利润232.17万元,综合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下降39.51%、38.53%。此外,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预计2020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同比减少9.32亿,国内旅游收入全年减收1.18万亿元。“在疫情影响下,资金困难成为大部分旅游企业不可逃避的难题,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能否保证生存都是一个问题。而IPO作为一种募集资金的渠道,能够在较快时间内筹集资金,成为旅企特殊情况下的‘救命稻草。”吴丽云称。但是,这笔“救命钱”似乎并不好赚。

整体来看,目前旅游企业成功上市的数量并不多,近五年内成功“上岸”的也只有九华旅游、天目湖旅游和西域旅游几家,其中西域旅游还上演了一场“上市马拉松”,前后用时近15年。对此,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分析指出,旅企难上市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门槛限制,自从相关规定提出,属于国务院认定的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不能作为上市公司的收入之后,主要依赖门票收入的景区就很难符合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即使一些旅企剥离门票业务,成功获得入场券,其收入结构也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传统收入,如缆车、交通等,利润较小,未来的盈利空间有限”。

急需转型

“旅企冲刺IPO就犹如过独木桥,能否过去还要看自身盈利。不过,即使成功上市,资金也只能解燃眉之急,想要实现自己造血,这些旅游企业必须进行转型。”有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而在吴丽云看来,上市拿到资金只是旅企自救的第一步,传统景区及旅企已经走到了“不破不立”的边缘。

“近几年观光游览型景区的客流已经呈下降趋势,疫情更加剧了这类景区的资金压力,急需找到新的盈利点。整体来看,我国的旅游消费需求较大,一些高品质的旅游消费需求更高,但供给方面还有很大缺口,企业可以从休闲度假方面入手,通过升级已有项目或合并开发新项目的模式,向度假休闲综合体转型,”吴丽云进一步指出,“近年来人气较高的一些网红项目也可以成为企业的一个改革方向。”不过,她也直言,网红项目生命周期很短,单纯的网红项目并不能成为上市公司的主要模式和核心产品,企业还应为产品注入更多文化和IP元素,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尝试转型,并试图通过IPO来获得转型的“第一桶金”。鄂旅股份就提出,此次募资试图增加索道项目来提高营业收入。根据该公司提交的招股书,鄂旅股份拟公开发行普通股3867万股,在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中,3.78亿元将用于完成恩施大峡谷女儿湖景区客运索道和恩施清江红花峡客运索道项目建设,扩大索道业务;海南呀诺达也表示,拟募集4.32亿元资金用于建设雨林特色旅游项目、提质升级增效项目、智慧旅游项目等。

不过,周鸣岐也提出,索道、缆车等模式还属于传统收入的行列,在全国门票价格下调的大背景下,未来旅企还需转变思路和盈利模式,由传统收入向度假、休闲转型,“融入了新的业态,企业的营收就有了更多保障,在资本市场或许会有更多想象空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