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资管并购潮来袭 巨无霸或沦为并购对象

来源:FUND部落/中国基金报记者 姚波

为了开源节流,一些经营不善的资产管理公司不得不出售资产管理业务,断臂求生如富国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等等。而大型资管机构则趁此机会,寻找合适的并购标的。高盛、景顺、德银与摩根大通一样,成为这一轮资产管理并购中的潜在买家,资管行业的马太效应将愈演愈烈。

2020年可谓资产管理行业变局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非但没有打破强者愈强的马太定律,反而加速华尔街乃至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整合。

不少市场人士预测,2021年将开启全球最大一轮规模的资产管理整合浪潮,甚至高达数万亿美元的巨无霸都可能沦为并购对象。

传统共同基金

面临空前压力

早在新冠肺炎疫情扰乱全球市场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市场格局变革的迹象。2018年,3690亿美元资金从长期共同基金流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这在当时创下了纪录。2019年以来,嘉信理财取消了对ETF以及美国股票和期权的佣金,从而开启了在线经纪公司一场“竞相压价”的价格战,为今年用零佣金APP炒股的大批散户及炒股网红涌入市场埋下伏笔。

对资产管理公司来说,今年的资金流向进一步加剧了紧迫感。2020年,投资者向美国ETF投入了约4270亿美元,而共同基金损失了约4690亿美元,这是近30年共同基金行业面临最严重的资金外流,叠加大量散户选择自己炒股,让传统的主动管理型共同基金难上加难。

传统共同基金还不至于 “游戏结束”,但在计划如何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上,却缺乏清晰蓝图,对手又太过强大:全球最大的两家ETF提供商贝莱德和Vanguard集团似乎总能进一步降低产品的管理费。特别是在收益率整体接近历史低点的固定收益领域,费用只要有几个基点的差异,就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多年来,资产管理行业一直在为应对冲击做好准备,早在疫情美国暴发前,一场并购的浪潮就已经拉开序幕:富兰克林资源公司于2月18日宣布以近45亿美元收购资产管理公司美盛集团。此举将使该公司管理的总资产达到1.5万亿美元。

富兰克林是创立于1947年的知名投资管理公司,美盛(Legg Mason)的前身更可以追溯至19世纪。业界认为,这样的并购预示着这些历史悠久的传统共同基金管理公司,近年接连颓势,无法再单凭一己之力与贝莱德和Vanguard集团竞争。

疫情加速并购趋势

疫情则是另一导火索。为了开源节流,一些经营不善的资产管理公司不得不出售资产管理业务,断臂求生。

因丑闻而陷入困境的富国银行,最多考虑裁员66000人,日前就传出考虑出售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目前该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为5780亿美元,其潜在的买家包括高盛和摩根大通。

法国兴业银行决定出售旗下资产管理业务领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领先基金管理着1800亿美元资产,是欧洲最大的ETF提供商之一。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在考虑出售其海外部分资产管理业务,旗下的环球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超过2730亿美元。

还有不少大型金融集团也面临着缩减开支的现实压力。瑞士信贷集团为使资产管理部门扭亏为盈,旗下资产管理部门准备裁员10%。瑞士信贷资产管理部门管理着4940亿美元的资产,拥有1100名员工。

新冠肺炎疫情只在一定时间内妨碍了基金公司的整合,亟待出售的资产管理业务部门反而成为了那些意图扩张机构眼中的香饽饽。所有迹象都表明,资产管理公司的“军备竞赛”才刚刚开始。

疫情后并购的第一枪是由传统大型投行打响的。今年10月初,摩根士丹利宣布将斥资约70亿美元收购伊顿·万斯(Eaton Vance), 这家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公司拥有逾5000亿美元资产。完成并购后,摩根士丹利资产管理将跃升至1.2万亿美元,最终实现其首席执行官戈尔曼加入1万亿美元俱乐部的目标。相比之下,其竞争对手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团管理资产早已超过万亿美元。

今年动荡的市场让投行交易部门赚得盆满钵满,源源不断的现金让它们手中拥有足够多的子弹去拓展业务。对于这些大型投行来说,动荡的市场反而更让他们看清了资产管理行业“旱涝保收”的特质,所以他们开始尽力通过并购去拓展资产管理业务。

摩根士丹利的举动产生了某种多米诺骨牌效应,甚至澳大利亚的资产管理机构也开始了行动。本月早些时候,总部位于悉尼的麦格理集团达成了一笔17亿美元的交易,收购Waddell&Reed价值724亿美元的资产管理部门,以扩大在美国的业务。自2019年初以来,投资者从 Waddell & Reed撤资近160亿美元,但这样的被动局面仍然获得麦格理的首肯,显然,麦格理就非常看重拓展资产管理业务,它明白这是一个比传统投行业务更稳定的收入来源。

全球第三大资产管理

或被并购

即使规模高达数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巨头也概莫能外,这可能是资产管理行业迄今最重磅的消息:多家报道指出,道富银行正在研究资产管理业务并购的各种方案。

道富环球投资公司并非无名之辈,所管理的资产超过3万亿美元,全球规模仅次于贝莱德和Vanguard。同时,也是ETF领域最早发力的公司,管理了包括标普500这只全球规模最大的ETF。该基金成立于1993年,为美国首只ETF,资产规模约为3200亿美元。

据报道,该集团正在考虑与景顺或瑞银集团合并。道富旗下ETF今年获得了250亿美元的资金,86只不同的基金都有资金流入。尽管如此,它仍然有可能被卖掉。

分析师认为,道富银行出售旗下资产管理公司有其内在逻辑。近10年,道富银行并没能够发挥出资产管理业务的优势,资产管理业务毛利率整体偏低,尤其和一些竞争对手相比。

近日,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公开鼓励有意出售资产管理条线的银行主动联系他。他指出,资产管理是一个重规模的行业,也是重视分销和品牌的行业,公司在过往并购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许多人推测,道富环球或许也是摩根大通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并购对象,因为它看起来是为数不多的收购方。一旦完成并购,足以将该行2.6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业务推高到与贝莱德一样的规模。至关重要的是,它还会使摩根大通立足于ETF行业。直到最近,摩根大通 ETF业务发展还不太均衡,只有超短期收益ETF是市面上最大的主动管理型ETF。

并购后多实现双赢

强者通吃的马太定律愈演愈烈,近几年完成的并购仿佛都在印证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

骏利亨德森全球债券主管马鲁索斯亲身经历了行业整合,它的经历证明了互补式的并购能够促进业务快速发展。2006年,他创立了一家专注于全球绝对回报策略的小型公司,该公司于2015年7月被骏利收购,随后不久与亨德森合并。

骏利因在零售领域的出色表现而知名。马鲁索斯指出,获得分销渠道十分重要,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4年前以2500万美元启动资金创立的短久期固收ETF,现在产品规模已增长至29亿美元。

近年并购双赢的案例不止一起。2019年,景顺从一家人寿保险公司手中收购奥本海默基金。通过合并及精简人员,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主动投资管理能力,提高了资产管理规模。通过与美盛完成并购,富兰克林在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之间实现了近乎完美的平衡,而富兰克林又保留了作为全球基金管理公司的身份定位。伊顿·万斯与摩根士丹利的合并也有着内在的基因吻合,两者的定位也都是面向高净值人群。

资产管理行业整合效果最终也要看执行情况,不存在只要完成并购就可以获得1+1>2的效果,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CEO当然知道这一点。但现在涌现的并购活动一旦成为并购加速的信号,这些资产管理公司将因为害怕落后半拍,从而失去疫情中难得的并构标的,不得不迅速采取行动。

并购的风声不止,这一轮并购浪潮中还传出多种可能的并购方案。高盛、景顺、德银与摩根大通一样,成为这一轮资产管理并购中的潜在买家,潜在的收购目标可能还包括WisdomTree及骏利亨德森等公司。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