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助非持牌经营时代终结? 银保监会打非局:尽快研究准入标准

每经记者 涂颖浩每经编辑 廖丹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在《保险业风险观察》上撰文称,网络互助行业目前处于“非持牌经营”的状态,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文章提出,要把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尽快研究准入标准,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

“持牌经营,应该是对现有规范运作的网络互助的一个利好。”康爱公社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涉及数亿人的大病互助权益,监管层重视其中的风险是一个好事,未雨绸缪及时监管,有利于行业长期的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监管缺乏制度依据,到监管指导下推动健康发展,网络互助平台未来如何发展值得关注。

具有商业保险特征

全国首份《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显示,79.5%的网络互助参与者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68%的受访者没有商业保险。77%的参与者认为网络互助给自己带来了“保障和安全感的提升”。网络互助明显提升了中低收入人群的健康保障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积极补充。

尽管民众参与度高,但网络互助行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文章指出,最近一段时期野蛮生长的网络互助平台,本质上具有商业保险的特征,但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需要适时完善保险监管政策和监管技术,及时、准确打击非法商业保险活动,保障保险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2011年,国内首个网络互助平台“抗癌公社”(后改名康爱公社)成立。据不完全统计,此后的三四年时间,国内网络互助平台最高时达到100余家。直到2016年,监管对网络互助资金池进行整顿,大量互助平台关闭。

2016年5月,原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直接点名“夸克联盟”等互助计划,明确表示:互助计划的经营主体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部分经营主体的持续经营能力和财务稳定状况存在隐患。提醒消费者可能面临资金安全难以保证、承诺保障无法兑现、个人隐私泄露、纠纷争议难以解决等风险。

2016年12月,原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以网络互助计划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及为大量吸引会员,一些网络互助平台出现违规宣传和经营现象,甚至涉嫌变相或实际经营保险业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以互助计划名义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承诺赔偿给付责任,或诱导社会公众产生获取高额保障的刚性赔付预期,公开宣称足额赔付和提取准备金,违规开展保险运营活动。二是违规使用保险术语,将互助计划与保险产品进行对比和挂钩,混淆保险产品与互助计划的区别。三是打着“保险创新”、“互联网+保险”等名义进行虚假、误导宣传。四是宣称互助计划及资金管理受到政府监管。五是以互助计划名义收取保险费并非法建立资金池。

涉众风险不容忽视

2018年10月在支付宝上线的“相互宝”十天就吸纳了1100万会员,截至2019年12月,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已获得1亿会员。截至2019年5月,国内10家主要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总数已经超过2.2亿人。

2019年,滴滴、苏宁、360、美团、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抢滩网络互助行业,巨头平台背景支持下,“网络互助”发展再次提速。

最令业内关注的是,该文章中特别提到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对此,相互宝表示,相互宝上线之初就实行实名制、无资金池、全程风控、公开透明这四大准则,确保互助社区的平稳、健康、可持续运行。期待在监管指导下,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水滴互助方面称,从成立开始就坚持用户实名注册和使用,互助资金存管在商业银行的专项存管账户,专户专款专用,划转会员资金接受银行的监督,每笔互助金的使用申请都会有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调查;坚持将资金、互助事件、均摊信息定期进行全员公示,让互助过程和结果对每一个用户都是透明、公开的,并接受全社会监督;同时,水滴互助还以严格的风控措施来保障用户权益。

网络互助缺乏有效监管还可能带来哪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张琳表示,与商业保险公司“少赔才多赚”的机制不同,一些互助平台的管理与互助金发放挂钩,也就是说,赔得越多平台提成越多;赔款由全体成员分摊,这种计提费用的方式,会造成平台和会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有可能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在最会保网络创始人陈文志看来,网络互助的特点“宿命”是,小平台基本没法持续,大平台也有非常有限的生命周期。而大平台一旦关闭,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之所以早期发展很快,后续增速变慢,重要的原因是网络互助的捆绑性(用户点同意立即加入)及误导性(0元入会,30万保障等)。

陈文志认为,网络互助的风险主要在未来,会员的预期与现实的偏差。“一个数千万、上亿用户的互助平台,如果持续五年十年,其中数千万粉丝忠实地分摊了五年十年,这些年可能只有1%左右的人受益。如果有一天,平台关闭,这99%的为别人付出了五年十年,即将轮到自己的时候,突然没了,这让这么大群体的人如何接受。”

e互助人士认为,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网络互助行业更加正规,走向合规的趋势。

在业内看来,网络互助要保持健康,关键是信息披露充分。互助平台应做好各互助计划加入条件的告知,完善客户服务,规范宣传用语,改进提示与说明方式,保障用户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对于网络互助的顶层设计缺失,张琳建议,引导网络互助纳入到现有保险监管体系中,设定规范性的市场运营机制,健全会员准入标准体系和事后评估审查体系,要求互助平台进行报备,防范逆选择风险和事后道德风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