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渐进式的制度开放哪怕慢,也尽量不要再往回收

微信图片_20200822150038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 管涛

“我们的开放,哪怕现在还不能走到负面清单管理,至少要尽量地往目标靠近,而不能出现政策的反复。”8月22日,在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财经》和《财经智库》承办的以“全球剧变下的财富管理趋势”为主题的2020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如此表示。

管涛提到,今年以来由于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造成了世界经济的衰退,主要经济体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当经济开始复苏以后,中国可能重新面临资本回流,升值的压力。

管涛还提醒,即便现在还不能走到负面清单管理,恐怕也得考虑开放制度应该更多是稳定的可预期的,不要变来变去。这就意味着尽量很多政策提高立法层次。至少要尽量地往目标靠近,而不能够出现政策的反复。坚持渐进式的开放,哪怕慢一点,但是放了尽量不要再收回来。每一次的政策反复,对政府的信誉度是一次伤害。

管涛还提到,我们过去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可能都习惯了采用行政手段,即行政审批,数量控制。将来更多地要采用一些基于市场的价格的手段来拟周期调节跨境资本市场,也就是宏观审慎管理。如果有必要要管理的话,可能市场更加欢迎基于有些价格手段,可以用成本来反映交易的便捷性。我们要逐渐地把过去那些行政管理手段,用宏观审慎的手段替代下来。包括平时对一些个体的监管,从那些合规性监管走向审慎性监管。

以下为发言实录:

管涛:讨论“制度性开放”的问题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今年以来由于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造成了世界经济的衰退,主要经济体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这样一个情况下,当经济开始复苏以后,中国可能重新面临资本回流,升值的压力。今年7月份发布上半年的金融和外汇收支数据的时候,不论是人民银行的新闻发布会都有记者问到这个问题。热钱流入,中国怎么应对?就这个问题来讲,不仅关系到国人关注的国家和金融安全问题,实际上外国投资者也很关心,关心整个投资环境。特别是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金融市场开放,开放的就是债券和股票市场,就是典型的短期资本,就是国际游资。

前几年开放市场鼓励外资流入,将来会不会采取一些对外资不太友好的措施,这个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我们讨论制度性开放,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这是我们的政策目标,最早可能是在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将来要从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走向制度性开放。外商投资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搞了自由贸易港,特殊经济区有一个很重要的改革目标,就是要对接国际上的高标准。一项一项再开放的话,金融的完全开放还有很大的距离。这是我们自己要心里有数,人家今天开这个项目,明天开那个项目,一项一项地放,离人民币国际化就差最后一公里了,你心里要有数,这个离着差得远呢。我们要知道目标在哪里。

第二,即便现在还不能走到负面清单管理,外商直接投资因为开放的历史比较长,我们更加有经验,更加有信心,所以现在走到了负面清单管理。我们还在不断地适应资金大进大出带来的挑战,包括可能又会面临资金流入的挑战。金融开放还没有走到负面清单管理,恐怕也得考虑开放制度应该更多是稳定的可预期的,不要老变来变去。这就意味着尽量很多政策提高立法层次。

第三,我们的开放,哪怕现在还不能够走到负面清单管理,至少要尽量地往目标靠近,而不能够出现政策的反复。我们还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坚持渐进式的开放,哪怕慢一点,但是放了尽量不要再收回来。每一次的政策反复,对政府的信誉度是一次伤害。这个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四,我们过去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可能都习惯了采用行政手段。所谓行政手段,行政审批,数量控制。将来更多地要采用一些基于市场的价格的手段来拟周期调节跨境资本市场,也就是宏观审慎管理。

在放与管之间,最好有一个护城河,不要一放就乱,一收就死,不可交易,对于投资者来讲是最大的风险。当然也不希望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导致交易成本的提高,会影响投资的便利性。相对而言,退而求其次,如果有必要要管理的话,可能市场更加欢迎基于有些价格手段,可以用成本来反映交易的便捷性。我们要逐渐地把过去那些行政管理手段,用宏观审慎的手段替代下来。包括平时对一些个体的监管,从那些合规性监管走向审慎性监管。更多关注个体的风险,同时审慎性监管不是说由监管部门告诉你怎么做,而是根据监管的目标和政策,自己在业务流程中,日常操作中把监管的要求贯彻下去。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