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奥唐奈和约书亚·富兰克林
(路透社)-一些热衷于利用膨胀的现金储备的私募股权公司正在为昂贵的快速增长公司的收购买单,这些收购大多是自掏腰包,并减少了对债务的依赖。
美国人力资源应用提供商Ultimate Software Group Inc,美国抵押贷款软件供应商Ellie Mae Inc和德国在线上市公司Scout24 AG都是本月私募股权公司同意使用其自有投资基金(称为股票)的现金购买的公司,熟悉交易的人士说,债务相对较少。
这些交易显示了私募股权公司如何超越传统的杠杆收购(LBO)模式,该模式在过去40年推动了大多数交易,因为它们希望利用从投资者那里筹集的创纪录的1.2万亿美元。
在典型的杠杆收购中,私募股权公司通过为收购增加债务来增加回报,而债务通常由银行提供。但是在科技等领域,公司的估值变得如此高昂,以致银行将不再为大部分交易提供资金。
没有这样的金融工程,收购公司将依靠被收购公司的高增长率来推动健康的回报。
私人股权分析公司PERACS的创始人兼研究部负责人Oliver Gottschalg说:“您可以用大量股权为收购提供资金,但是,只有当您的公司实现强劲增长并且其估值得到提升时,您才能获利丰厚。”巴黎HEC战略与商业政策教授。
私募股权公司Hellman&Friedman LLC和Blackstone(NYSE:BX)Group LP将斥资110亿美元收购Ultimate Software,并出资70%。消息人士称,这些收购公司还以57亿欧元(合6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cout24,其中大部分是股权。
(图:私募股权在软件交易中占主导地位-https://tmsnrt.rs/2UVbTrR)
私募股权公司Thoma Bravo LLC已同意以37亿美元收购Ellie Mae,并出资约60%。
相比之下,根据投资管理公司汉密尔顿·莱恩公司(Hamilton Lane Inc)发布的最新主题分析,2017年北美私募股权交易的平均股权贡献不超过50%。根据西蒙的数据,在西欧,这一比例为51%分析。
结果,华尔街银行家一直将Ultimate Software,Ellie Mae和Scout 24交易称为股权收购,以区别于传统的杠杆收购。
股权收购仍仅占私募股权交易的一小部分。此类交易确实偶尔出现,但规模较小,包括在能源行业,在该行业中,私人股本公司签发支票以支持石油和天然气高管建设勘探和生产公司。
本月交易的区别在于,它们比大多数依靠股权融资的私募股权交易要大。
考虑到私募股权交易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显示出回报,所以收购基金的一些主要投资者(也称为有限合伙人)表示,他们愿意耐心等待新战略的实施。
美国私人债务负责人罗伯特·赫图(Robert Hetu)表示:“付出这些估值倍数并写出这些较大的股本支票的人已经很成熟,并且有一群有限合伙人相信他们能做正确的事情并仍然获得丰厚的回报。”加拿大公共养老基金魁北克省储蓄与安置部,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本基金投资者之一。
实现回报
科技行业正在成为昂贵的私募股权交易的场所。
这些公司的强劲增长前景使他们垂涎但昂贵的收购目标。例如,Ultimate Software的销售价格相当于其12个月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前利润(EBITDA)的36倍,是软件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
根据其最新年度报告,Ultimate Software的收入在过去两年中增长了55%以上。一位知情人士说,百仕通和Hellman&Friedman预计,公司的快速增长将使他们能够达到行业标准的内部收益率达到15%至20%的业绩目标。
Hellman&Friedman的代表未回应置评请求。黑石集团和托马·布拉沃均拒绝置评。
Wedbush Securities的股票分析师史蒂芬·科尼格(Steven Koenig)表示,诸如Ultimate Software之类的软件公司也有望向技术公司出售丰厚的利润。Koenig说,从IBM(NYSE:IBM)公司,Oracle公司(NYSE:ORCL)到Microsoft Corp(NASDAQ:MSFT)的企业云行业中,任何规模的大型企业都非常适合Ultimate Software。
在短期内,私募股权购买者可以提高回报的一种方法是,在被收购公司设法增加现金流量时,增加债务来为股息提供资金。这可能需要找到能够为高于平均水平的债务融资的银行。
知情人士说,就Ultimate Software而言,瑞士信贷(SIX:CSGN)Group AG和野村控股公司(Nomura Holdings Inc.)加紧提供相当于其EBITDA 11倍的收益,许多投资银行竞争对手都认为这太冒险了。 。
根据金融数据提供商Refinitiv的数据,2018年技术行业的杠杆收购平均为EBITDA的7.5倍。
法国兴业银行(PA:SOGN)集团财务赞助商负责人斯科特·菲利普斯(Scott Phillips)表示:“最终,将由私募股权公司自己的投资者来决定提高估值倍数对行业是好是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