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颠覆神话

现在在美国,在某个会议室或咖啡馆里,一位潜在的投资者正在向一位渴望创业的首席执行官提问:“是什么让你的冒险具有破坏性?”在首席执行官的肚子里,他或她知道答案可能决定他们的冒险成败。

“颠覆”一词已成为美国投资者界关注的焦点。混乱占据了头条新闻,加速了估值,对投资者来说也是如此诱人。它的广泛吸引力来自这样的逻辑:除非一家初创公司正在进行破产,否则该公司很可能会因为其他公司的破产而破产成功。这个思路是克莱顿·克里斯滕森(Clayton Christensen)1997年出版的书《创新者的困境》(The Innovator's Dilequence)中的一个奇怪的副产品,我上世纪90年代末在贝尔实验室工作时,这本书对贝尔实验室产生了很大影响。

但在初创企业界,中断是必要的因素吗?从海外看中国,情况并非如此。

4岁的小米(发音为SHOW me)的星光熠熠,打破了颠覆神话。据Canalys称,小米在美国基本上无人知晓,它是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供应商。

一家科技公司发展如此之快通常需要的技术中断在哪里?没有——至少在传统意义上没有。

小米的秘密可能是我在新浪博客“互联网思维”上看到的描述,这个仍在发展的概念松散地定义为,利用互联网的能力,让很多人合作,让他们都能创造个性化的产品体验。

这位新浪专栏作家写道:“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从庞大的客户群中产生的商业模式,这种客户群经历了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基础扩张和成本降低。”“普通人是王者,用户体验是重中之重,规模是关键。”

今年夏天在我公司工作的一位来自中国的研究生向我解释了这种新兴的思维定势,表明互联网思维根本不是关于中断,而是关于以用户为中心的关注。

就小米而言,这意味着让人们创造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小米品牌,这将给小米带来强大而不中断的竞争优势。

小米CEO雷军在接受路透社avideo采访时这样解释,采访被翻译成英文:“主要区别在于,是互联网造就了小米。苹果的设计非常简单,无论客户是谁,都有一套解决方案。满足个人喜好的机会不多,但小米的制度是任何人都可以改变的。成千上万的设计师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外观和解决方案。”

事实上,小米社区已经创造了超过2000个主题,超过10000个铃声和壁纸。它的收入来自销售无中断和无处不在的拨号、信息写作和云服务。

许多观察家认为,小米的高速增长是因为小米正在掠夺苹果。例如,aTechCrunch上个月的一篇文章将小米的成长“部分归因于它毫不掩饰地从苹果等公司那里获取设计灵感。”

我相信这些批评人士错过了安静、无干扰的一点。撇开现实不谈,没有明确的规则来区分迭代和知识产权,小米是苹果的对立面。

与苹果不同的是,小米让人们不顾苹果严格的用户体验控制,创造自己的个人小米体验。

与苹果不同的是,小米每周都会推出社区驱动的软件更新。也许最不像苹果的是,这些更新充满了小故障,只能动员社区更加努力地工作,帮助Xiamoi做得更好。

或许是时候让风投们的玫瑰绽放出纷争的花朵了。

颠覆神话在一段时间内非常有趣,允许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者说“这太酷了,会把你的脸融化掉。”我期待着这样一个时代:全世界的一些聪明的人都把赌注押在以人为本上,而不是千方百计地资助那些如此混乱的公司,而他们却可以以牺牲真正为人民服务为代价来扼杀竞争好吧。那个是风险资本家的梦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