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0”,一场国家层面倡导的节能减排行动正在加速运行。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带来生态系统破坏、资源枯竭、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等物理风险;在低碳转型和环境治理背景之下,监管提速、科技创新和市场供需变化导致转型风险,倒逼企业斩断传统发展路径,直面触及“灵魂”的改造。
“在碳中和背景下,企业一定要积极拥抱政策实行转型。”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咨询业务主管合伙人张立钧2月5日对财经网表示,他建议企业对政策影响做短期及中长期评估,通过信贷利率与融资渠道对融资成本带来的金融机构风险敞口影响进行短期评估,通过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对ESG指标运营进行中长期评估。
碳中和背景下
企业转型的“2+4+N”思路
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央行把“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央行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政策设计和规划,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
根据央行统计数据,2020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1.95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0.3%,其中单位绿色贷款余额11.91万亿元,占同期企事业单位贷款的10.8%。另有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中国境内“贴标”的绿色债券共计发行276只,发行规模合计2193.61亿元。
“脱碳”并非必然限制企业发展。张立钧举例称,德国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目前德国新的能源占比已经超过一半。除此之外,国外也有很多低碳发展的成功案例。不可否认的是,改变定会带来挑战,但市场总能给出惊喜,技术规模化利用,商业模式创新可提供诸多解决方案。相反,不适应变动可能付出更为沉痛的代价。
部分行业企业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来化解金融政策变迁带来的风险,部分行业企业可以围绕ESG可持续发展相关方向去做调整与改善。张立钧表示,即使核心主业为钢铁、水泥等的传统产业,亦可以通过引入技术来提升能效,通过投资碳交易让运营更绿色。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8个试点碳市场平均碳价为5.4美元/吨,欧盟碳市场平均碳价为28美元/吨。“中国碳市场价格未来可能维持在每吨几十元左右水平”,普华永道中国可持续发展咨询业务总监吴倩称,在“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碳中和背景下,碳价可能向上,但多种解决方案提出后也会导致碳价下滑,形成价格波动。
短期经营目标与长期经营目标的平衡成为企业发展难题。张立钧提出,企业尽快建立中长期规划机制,引入未来若干年根据政策力度等的不同的情景分析。具体包括:建立企业管理层中长期的绩效考核标准;从气候变化等不确定性角度考量制定中长期战略;从政策应对、从合规、履约、技术等方面进行风险管理;以及完善信息披露。
“企业可参考契合国家气候治理目标的情景分析模型,设置中长期碳目标,并结合科学研究结果及时修正并定期回溯,通过‘2+4+N思路来圈选适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规划的方案。”张立钧在2月5日举行的中国库布其碳中和国际研究院成立大会暨中国沙漠化地区碳中和规划研讨会上直言。
所谓“2+4+N”,即控制排放量、移除排放量2大思路;余热余电回收利用等高能效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零碳能源技术、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等物理捕集手段、生态资源碳汇等固碳增汇手段4类技术;企业根据成本效益结合经营情况进行测算,开发减排+移除的N种组合解决方案。
ESG投资处初级阶段
呼吁基金业协会推动发展
近年来,ESG指标在投资评估中愈来愈被重视。全球多个国家证券交易所和监管机构已相继制定政策规定,要求上市公司自愿自主或强制性披露ESG相关信息,众多投资机构已在研究及投资中纳入ESG考量因素。
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公司及金融类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纳入“深证100指数”的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鼓励其他公司披露。香港联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条文修订版于2020年7月1日生效。
根据上海青悦环保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评价2020”显示,805家上市企业中A股ESG报告发布比例为26%,港股ESG报告发布比例为84%,相当部分高市值企业未发布ESG报告。
ESG是关注企业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治理绩效(Governance)的投资理念。对于企业而言,吴倩认为,从E至G是从简至难的过程,在环境绩效体系建立后企业进行相应变化并不太难,另外,企业考虑和改善社会利益相关方关系也有方法论可循。相对来说,治理基于社会体系、法律体系和工商制度等的全面改善。
“建议监管侧发挥作用,明确信息披露的标准框架,对拒不配合的企业给予警告及停牌处置。” 张立钧指出,同时鼓励权威机构联合监管侧发布企业ESG管理水平与营收状况的线性关系,提升企业高层对ESG的理解和认可;组织专业机构为企业ESG信息披露进行培训;推动利益相关方与企业的多边沟通,帮助企业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与效率。
中国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陆续展开对ESG投资相关政策的完善与探索,不断鼓励和引导公募基金等机构参与ESG投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泛ESG指数数量增至52只,泛ESG公募基金数量增至127只,资产规模1209.72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目前在植入绿色的信贷产品和与债券产品方面发展较好,碳交易通过市场化运作也得到普遍认同,但从二级市场交易到一级市场投资的资本市场,仍未出现明确的绿色产品。”张立钧呼吁基金业协会推动ESG指数类产品的发展,“推动ESG指数类产品的发展更有利于二级市场的评估与交易,能够更好的体现回报。”
总的来说,任何改变与冲突都会让带来逐渐适应的过程。“政策应该会充分考虑到不同行业、企业的属性”,吴倩认为,从碳交易市场试点可以看出,“一刀切”式的政策应该可以避免。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对应的更多是不确定性,在明确政策走向的情况下,按节奏应即对可化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