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绿色发展指标应该经常化 每季度与GDP指标同时公布

原标题:刘世锦:绿色发展指标应该经常化,每季度与GDP指标同时公布

12月6日,在2020绿色发展城市论坛暨第八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召开同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第六届创新经济论坛”在深圳启幕。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世锦以绿色发展和新基建为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不久前,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中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刘世锦指出,这个目标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这个目标提出来之后,国际上反响热烈,给了较高评价。中国现在在国际上还是面临着一个复杂的,有些方面还比较困难的局面,所以中国应该寻找一些更多的共通的语言,应该说碳的这个目标能起到这个作用。

二是对于中国加入一些高水平的区域合作组织也是有利的。中国最近已经加入了RCEP协定,同时也积极准备加入CPTPP,CPTPP比RCEP水平更高。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最近几年国际上讨论比较多的所谓公平贸易的问题。有些国家讲中国的出口产品,国内是环保不达标或者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降低了生产成本,这样在国际上的竞争中他们认为是不对等,不公平的。现在提出碳这方面的目标,对中国下一步在国际上加入这些组织,更高水平地对外开放,国内建立一个更高质量的市场体系,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刘世锦还指出,2030年、2060年这两个目标确定以后,下一步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路线图,不同的时期要确定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十四五”期间就应该有一个相应的目标。

“我一直在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对单位GDP产出的碳排放的强度,这个指标我们并不是年度公布,至少每个季度都要公布,和GDP的指标同时公布。让绿色发展的指标成为经常性的,能够管用的指标。”刘世锦说。

他还认为,过去我们讲绿色发展的时候,可能比较多的是关注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概念,这些概念是对的,但是比较窄。下一步应该有一个更宽的定义,绿色发展实际上包括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创新、绿色投资等完整的绿色经济体系。在这样的绿色经济体系中,我们下一步所有的创新都应该是绿色的。

而说到新基建,刘世锦指出,新基建本身应该是绿色的,所服务的对象也应该是绿色的。

刘世锦表示,新基建很多都是新技术,不论从技术路线本身还是从市场拓展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市场上往往采取一种风险投资的方式,这决定了新基建应该由企业自主决策,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发展,不大适合作为短期政府刺激政策的工具。

“新基建发展前景确实非常广阔,但是实际上是企业刺激的产品,应该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决策,政府更重要的是提供信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培育人力资本。至于投什么,怎么投,投了以后承担什么责任,这些事情还是把它交给企业,交给市场,这样可能更加符合规律。”刘世锦说。

此外,他还强调,“十四五”期间整个绿色发展的主要场景就是城镇化的进程,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能百分之七八十都在城镇化的过程之中。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比如新增一个建筑物,建好了以后发现它有问题,不绿色,想纠正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纠正的成本太高。从这个角度来讲,绿色城镇化一定要有足够的前瞻性。

“我们提倡除了新基建之外,在绿色城镇化推动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要推广一些重大的绿色技术。”刘世锦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