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私募大爆发 2020年中国私募基金十大新闻来了

百亿私募大爆发!2020年中国私募基金十大新闻来了

基金君

01

私募总规模接近16万亿元

证券私募增长强劲

2020年,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猛。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末,私募基金管理的总规模达到15.91万亿元,较去年底大增2.17万亿元,连续跨过14万亿元、15万亿元两个台阶,直逼16万亿元。同时,存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46万家,较去年底增加140家;管理基金数量9.47万只,较去年底猛增1.3万只。

得益于A股市场火爆,2020年证券类私募表现突出,截至11月末,管理规模从去年底的2.45万亿元增至今年11月底的3.74万亿元,增长1.29万亿元;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有8908家,管理基金5.26万只。

股权创投类私募稳步增长,截至11月末,管理规模合计约11万亿元,占私募总规模的69%,较去年底增长1.26万亿;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有1.50万家,管理基金3.93万只。

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有668家,管理基金2801只,管理基金规模1.16万亿元,较去年底减少3832亿元;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管理人则增至9家,管理基金10只,存续规模9.96亿元。

从地域分布看,今年10月上海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首次超越北京,成为全国私募管理人数量和规模均最高的地区。截至今年11月末,上海私募基金规模为3.70万亿元,北京私募基金规模为3.57万亿元,深圳私募基金规模为1.96万亿元。(吴君)

02

百亿私募猛增至62家

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今年以来,A股结构性牛市明显,证券类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快速增长,同时百亿私募梯队不断扩容,甚至出现千亿规模的私募机构。据悉,高毅、景林、明汯规模均逼近千亿。

临近年底,百亿私募数量仍在不断增加。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百亿级私募数量为62家,而去年底证券类百亿私募机构共有37家,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悄然增长了25家。

今年的新晋百亿私募“年轻化”趋势明显,甚至有私募成立仅一年,但产品密集备案超百只,跻身“百亿俱乐部”。据统计,在目前的62家百亿私募中,成立时间超过十年的仅8家,包括东方港湾、彤源投资、林园投资、上海大朴资产、淡水泉、星石投资、银叶投资、鸣石投资等老牌私募。有11家百亿私募成立不足五年,分别是宁波幻方量化、于翼资产、聚鸣投资、盘京投资、正心谷资本、煜德投资、宁泉资产、磐沣投资、上汽颀臻(上海)资产、礼仁投资、衍复投资。

在头部私募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小私募的处境似乎并不乐观,尤其是一些尾部机构生存压力巨大,随时面临着被行业淘汰的风险,发展举步维艰。(任子青)

03

量化私募迎来发展大年

管理规模超5000亿元

2020年,量化行业迎来发展大年,量化产品逐渐受到投资者的认可,目前量化私募管理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同时,产品备案规模骤增,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年内共计发行量化策略私募产品4692只,同比增幅达到40.06%。

在量化私募大发展的背景下,今年有多家量化私募机构规模破百亿。根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初,国内62家百亿私募中有11家为量化私募,分别为灵均投资、九坤投资、鸣石投资、金锝资产、诚奇资产、明汯投资、幻方量化、衍复投资、盛泉恒元、宁聚资产、进化论资产。

除了规模有明显扩张外,今年各类量化私募产品的业绩也十分可观。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在纳入统计的2232只量化产品中,年内平均收益率为24.2%,其中正收益产品数量为2055只,占比超92%。得益于全年商品期货市场的高波动率,CTA策略年内表现最佳。今年来纳入统计的424只量化CTA策略基金整体收益为31.57%,其中388只基金实现正收益,占比为91.51%,更有15只基金年内收益翻倍。

此外,股票量化策略(包含指数增强策略)年内平均收益率位列其次,在纳入统计的789只产品中,有736只产品斩获正收益,占比93.28%,该策略年内平均收益率为29.69%。市场中性策略产品的年内平均收益率为14.52%,较前两者略低。(任子青)

04

私募首现15年超长锁定期产品

倡导长期投资成潮流

从老牌百亿私募到新锐百亿私募,今年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推出长封闭期基金产品,如汉和资本、景林资产、格雷资产、九坤投资、高毅资产等,这一变化或将成为私募发展的新趋势。

在封闭产品中大多数份额锁定期是3年左右,不过格雷资产在今年9月份推出了一只封闭期为15年的产品,震惊基金圈。这也成为目前封闭期最长的私募产品,刷新了锁定期的最长纪录。对此,格雷资产表示:“我们设立长封闭期产品是为了帮助投资者培养长线投资习惯,解决其因为拿不住好基金无法实现收益最大化的问题。”

据了解,老牌私募汉和资本在当前超百亿的管理规模中,有95%以上都是长锁定期以及超长锁定期的产品。其实,汉和资本早在2017年便率先在全市场最早发行了三年锁定期的产品,基于长期优异的业绩,不断积累业内口碑。直至今年7月份,汉和推出超长锁定期为6年的基金产品,也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

汉和资本指出,只有基于超长期的维度深入思考价值,以实业投资的角度去审视上市公司,长期伴随企业发展,从而获益于企业长期内在价值的提升,才是最行之有效且可持续的投资之道。“权益类投资长期收益的唯一坚实来源是上市公司不断为股东创造价值,这显然是一个长周期过程,因此,只有与之相匹配的长周期属性的资金才能获取相应的收益。同时,长周期的资金与坚持长期投资理念的管理人在理念层面更为契合,有利于管理人从长期的维度思考问题、看待市场、忽略非理性的短期波动,从而做出真正富有远见的投资决策。”(任子青)

05

加强私募监管等多项新规发布

引导回归本源、实现优胜劣汰

今年证监会、基金业协会发布多个新规,引导私募行业健康发展。

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从严监管集团化私募基金管理人、牢牢守住私募基金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募集的底线、强化私募基金管理人从业行为负面清单、明确私募基金财产投资的负面清单,形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等主体的“十不得”禁止性要求。

证监会表示,私募行业在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募集资金、规避合格投资者要求、不履行登记备案义务、普遍性异地经营、错综复杂的集团化运作、资金池运作、刚性兑付、利益输送、自融自担等,甚至出现侵占、挪用基金财产、非法集资等严重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行业风险逐步显现。有必要重申和明确私募基金监管的底线要求,让私募行业真正回归本源,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行业规范可持续发展。

基金业协会在今年6月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报酬指引(征求意见稿)》,确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在业绩报酬的机制设计和执行中应遵循利益一致、收益实现、公平对待和信息透明等四项原则,规定业绩报酬的计提比例不应超过业绩报酬计提基准以上投资收益的60%,明确除赎回和清算外连续“两次计提间隔期应不短于三个月”的底线要求。

今年10月《私募投资基金电子合同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发布,基金业协会表示,推广电子合同业务,可以降低私募投资基金行业风险,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吴君)

06

A股IPO数创历史新高

VC/PE迎退出大年

受科创板和注册制政策红利推动,2020年中国企业IPO大爆发。数据显示,A股今年全年将有387家公司首发上市,位居全球第一的同时创历史新高。中国本土的VC/PE们也迎来退出的春天。

据德勤中国预计,到2020年底,A股市场共有388只新股融资4645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分别上扬93%和87%。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退出共发生3009笔,同比上升38.7%;被投企业IPO共发生1793笔,同比上升77.7%,仅数量已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1573笔。其中,被投企业IPO笔数中科创板比例达到45.7%。

IPO数量创新高的同时,投中数据统计,VC/PE的IPO退出总规模高达7653亿人民币,与2019全年相比(剔除阿里巴巴11月港交所上市,软银持有的8524亿人民币的超高账面回报)涨幅83%。VC/PE的渗透率也从2019年的58%增长至2020年前11个月的68%。无论从IPO渗透率还是IPO退出规模来看,2020无疑是VC/PE机构们退出的春天。

前11个月,中国本土投资机构深创投成为最大赢家,以21家IPO稳坐第一,红杉中国、高瓴资本分别以18家和17家紧随其后,达晨、盈科资本、启明创投、鼎晖投资、金石投资、中金投资等IPO数也均超过10家。IPO退出项目涉及的领域主要为医疗健康、硬科技、消费、生活服务等,其中创新药物研发领域为扎堆退出细分领域,如泰格医药(167.490,0.99,0.59%)、君实生物(73.470,1.20,1.66%)等。

与此同时,受到日益活跃的IPO时间的挤出效应,2020前三季度并购退出数量同比下降35.3%,仅225笔。(房佩燕)

07

外资私募增至32家、首现QFII投资

贝莱德清盘私募产品

2020年外资私募备案登记迎来大爆发,罗素投资、弘收投资、威廉欧奈尔投资、鲍尔赛嘉、迈德瑞投资、柏基投资、首奕投资、韩华投资、润晖投资等10家外商独资公司完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OFE PFM)登记,正式进军中国市场。截至目前,外资私募的数量已经达到32家,管理规模超百亿。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今年外资私募发行私募基金仍十分积极,年初至今新备案了32家中国私募基金,目前外资私募产品总数达到97只。2020年瑞银资管备案最多,共有8只;桥水投资也备案了桥水全天候增强型中国私募基金,惠理投资备案了几只沪港深基金。还有部分外资私募首次备案投顾产品,如华润信托路博迈中国股票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兴证期货-兴享开元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QFII/RQFII新规发布,11月1日起,QFII和RQFII可以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同时也可以委托境内私募管理人提供投资建议服务。12月15日,首单QFII/RQFII认购境内发行的私募基金就落地了,全球知名资管机构霸菱(Barings)通过自有种子资金认购了其在中国境内的私募基金霸菱中国综合债券1号。

外资机构“私转公”依旧是市场关注点。今年8月21日,贝莱德基金获批,成为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公募基金。随后,贝莱德在上海的私募机构贝莱德投资逐步清理其二级市场私募业务,包括清盘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1期、2期等,原因是贝莱德公募是其关联方,清盘旨在防范相关利益冲突风险。(吴君)

08

私募业绩大爆发

百亿私募平均收益超35%

今年以来,私募赚钱效应明显。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11月底,纳入私募排排网统计排名的15287只对冲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24.60%,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21.08%,其中,更有13627只基金前11月收益为正,正收益私募占比高达89.14%。

从八大策略收益表现来看,事件驱动策略跃居成为年内平均收益之冠,平均收益达到32.58%。此外,宏观策略、管理期货策略年内平均收益均超过30%,分别为32.03%、30.62%。9067只股票策略基金前11个月的平均收益为29.19%,另有复合策略平均收益22.72%,组合基金平均收益21.16%。不过,从中位数来看,表现居前的为股票策略、宏观策略、管理期货,中位数分别为26.07%、24.68%、20.76%。

其中百亿私募的赚钱效应非常明显,在格上研究统计的60多家百亿私募中,截至2020年11月底,有48家有完整年度收益,平均收益达35.88%,高于同期私募行业及股市大盘表现,更有10家股票策略私募收益突破50%。

从百亿私募各策略来看,股票策略、量化策略、债券策略、宏观对冲策略领跑的机构分别为石锋资产、灵均投资、乐瑞资产和银叶投资。(房佩燕)

09

量化私募频现“封盘”谢客

主动权益私募也控规模

由于今年A股市场火爆,私募基金销售也很火爆,不少私募规模迅速扩张。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一些私募选择暂停旗下私募基金销售,宣布“封盘”谢客。

如12月,上海新晋百亿量化私募衍复投资公告称,从12月1日起,公司过往发行的代销产品将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新增资金。值得注意的是,衍复投资去年下半年才成立,但仅仅1年时间,规模就突破了百亿。该私募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封盘”原因是产品策略容量限制。

这并非个案。同样是上海的量化私募千象资产,在今年10月底也曾公告,暂停旗下部分CTA产品线募集。幻方量化、九坤投资、思勰投资、启林投资、进化论投资等量化机构在更早些时间也曾先后宣布“封盘”。

此外,石锋资产、明河投资、景林资产、彤源投资等多家主动权益的私募宣布“封盘”,高毅资产多位基金经理也曾暂时封闭,控制规模。

格上研究认为,私募“封盘”的原因,一是控制公司管理规模,保障投资收益。资产管理行业离不开团队的力量,规模的提升对管理人团队的要求更高,除了运营人员的配置要跟上,投研团队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扩充更大的投资范围和更多的投资标的,来满足更多规模的投资需求。二是拒绝短期追捧资金,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提高投资体验。因短期爆发性业绩追捧而来的投资人,往往对基金的收益预期也会参照短期业绩,但管理人深知这种业绩不可持续,甚至资金进入时点可能是相对高点,所以拒绝这类非理性的资金有助于管理好投资人的预期,也让投资者的体验更好一些。三是主动调整产品发行节奏。(房佩燕)

10

林鹏、郭特华等多位大佬“奔私”

深圳重开证券类私募注册登记

今年“奔私”潮依旧在持续,8月27日,由原公募冠军、东方红资管副总经理林鹏“奔私”设立的上海和谐汇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10月林鹏首发产品“和谐汇一远景系列”,在渠道热销,单日募集规模达到150亿元左右,目前和谐汇一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达到38只。

12月,工银瑞信基金原董事长郭特华辞职后创业,设立海南富道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从业时间最长的基金公司女性掌门人,郭特华曾执掌工银瑞信基金十多年,带领公司发展成为最大的银行系公募基金。

此外,今年“奔私”的知名投资人士还有大成基金原研究总监、社保投资部总监王文祥,加盟上海聚鸣投资,担任公司副总经理;泰康资产原基金经理余海丰在9月也备案了上海慎知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在私募公司担任公司法人、公司高管、基金经理等核心职务的人员中,有597位基金经理拥有公募从业背景。这些公募派基金经理今年以来平均收益23.12%,但业绩分化也比较明显,今年以来有13位公募派基金经理业绩翻倍,但也有多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年内跌幅超过30%,其中最大跌幅达到73.75%。

私募基金行业正在吸引更多优秀人士加入,最近市场传来好消息,在北上广深等多地暂停私募基金注册登记多年后,目前深圳已重新开放证券类私募基金注册登记,12月深圳地区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工商注册登记已恢复正常。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